前8月引育人才6600多人(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魏丽文 通讯员 钟兴明
日前,记者从梅江区委组织部人才管理室了解到,今年前8月梅江区引育人才6600多人,其中人才落户奖、新引进人才、新认定人才三项指标排在了全市前列。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各地争抢人才的大背景下,梅江区有何实招硬招?梅江区打出订单式引育人才、一站式服务保障、项目化推动落实等系列“组合拳”,持续做实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构建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集聚客天下融湾创业岛。 魏丽文 摄
产业聚才 打造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
要问在梅江区工作是种什么感受?外地人潘光华用三字概括:“有干劲”。
潘光华是湖北人、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技术中心总监,2021年加入盈华科技。“盈华科技实力很强,我看中的是企业未来发展。”初次与公司高管见面,两人交谈甚欢,潘光华随即拍板决定到梅江区就业。
企业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企业,一场“双向奔赴”让产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在盈华科技,潘光华带领研发技术中心加速新产品开发以及集中力量攻关行业和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产品研发进度,攻克生产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潘光华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已拥有4项产品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再问本地人在梅江区工作是种什么感受?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毕业生黄静思用二字概括:“舒心”。
“我本身是梅州人,喜欢小城市的慢节奏,公司的环境跟待遇也不错,所以毕业就来这里上班了。”今年5月,黄静思正式成了盈华科技的一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一个是外引人才、一个是内培人才,他们的加盟反映出梅江区产业聚人的效果逐渐显现。
近年来,梅江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形成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电子电器产品的全产业链。当前,梅江区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加快产业布局,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步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放眼梅江区另一个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同样需要人才支撑。如何引育人才?梅江区打造青梅互联网产业园,将其作为互联网产业人才的培训实训基地,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性的全要素双创平台,为梅江数字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创业园的定位是吸纳初创企业,提供给青年人和大学生创业。城市发展最关键的是青年人要留在梅州,能够在梅州创业,恰恰就需要这样一个平台。”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执行董事杨凯介绍,目前园区基本已改造完成,正在招商中。
“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而且靠近院校,方便有意向的老师、学生来产业园创业。”嘉应学院创业导师朱阅岸表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再附加相应的文化IP和配套设施,为梅江区互联网产业、青年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今年梅江区还出台了若干扶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就业人员进行房租补贴,助力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
“对新迁入落户的互联网企业,符合条件的在政府约定房源租赁办公用房或住房且自用的,原则上按每个就业人员享受10—15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免租期1—3年;在政府约定房源外租赁的,原则上按每个就业人员享受10—15平方米、每月每平方米12.5元的标准给予1—3年房租补贴。”梅江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熊绮燕介绍。
从铜箔产业到数字经济,当前梅江区正将产业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载体,一体布局产业链、人才链,努力实现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
梅江区以产业聚人,努力为人才创造机遇、提供舞台。陈泽铭 摄
合作育才 校企、校会搭建人才培养桥梁
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下称“紫合梅州医院”),崭新的医疗设备映入眼帘,医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工作。
5月16日,紫合梅州医院正式开业启诊,6月底,该院住院部外科护士蔡艳玉就领到了人才落户奖。“挺意外,没想到大专生、梅州籍也能申请人才落户奖。”蔡艳玉介绍,医院待遇和平台吸引她回到梅州,并准备在梅州长期发展。
在蔡艳玉看来,近年来回梅留梅的人已不是少数,同事黄惠良也是其中一员。从嘉应学院毕业后,黄惠良在广州进修过,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梅州。“医院规模比较大、环境比较好,有老医生带教,能学到比较多的东西。”黄惠良介绍。
作为一家新开业的医院,能否行稳致远关键在人才。“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做人才储备,引进专家团队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紫合梅州医院人事科负责人肖碧玉介绍,与此同时,医院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师资、教学、科研力量和各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在梅江区,院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已日渐成熟。2022年,嘉应学院铜箔产业学院与梅州铜箔行业的博敏电子、超华科技、嘉元科技、盈华科技等企业联合培养铜箔产业人才,采用校内+校外融合授课的形式进行联合培养。
在今年6月举办的“博敏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嘉应学院副校长袁铎说,“嘉应学院铜箔产业学院的成立以及‘博敏班’的开设,是学校与博敏电子的无缝对接、是专业与产业的同频共振,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更丰富的实践实训机会。”
7月,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与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校会合作”暨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梅江学院揭牌仪式,为梅江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再添新彩。
按照合作协议,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将依托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在组织、人才、技术、资源的专业优势,依据梅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加强政、企、行、校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子技术应用人才。
“今年9月我校将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按‘校会合作’协议,第一年的招生目标是100人,目前已招生85人,争取开学时达到100人。”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校会合作”通过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共同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等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之路。
“我们紧扣梅江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推行产教融合、校企校地校会合作模式,依托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与10家企业建立了‘工读式’定向育才模式,与3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梅江区委组织部人才管理室主任冯晓微介绍,订单式培养将加大本地毕业生留梅力度。
服务留才 创新推出“免费梅江”系列活动
8月15日,梅江区举行人才创就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基地揭牌暨梅江区“青年在梅江”人才服务品牌活动启动仪式。
梅江区人才创就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基地的启用,是梅江全面贯彻落实梅州市“1+N”人才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基地主要采取“技能培训+人才评价+人力资源服务+创就业陪跑”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对于完善全区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人才服务机制创新,促进区域内技能人才、妇女、返乡青年、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现高质量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及职称认定等形式,引导梅州用人单位或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形成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归属感更强。”基地负责人胡振天介绍,梅江区人才创就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基地重点聚焦外引人才的“留用”及内部人才的培养。
实际上,今年以来梅江区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动作频频,形式更丰富、服务更强,措施也更有针对性。
今年初,梅江区实施“免费梅江”系列活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提供免租工作场所、免费平台和2—7天不等的免费住宿等,吸引集聚优秀青年人才在梅就业创业。
从赣州到梅州,求职路上邱栋林真切感受到了梅江区对人才的重视,“没听过求职还能免费住宿,感觉很惊喜、很温暖,也更愿意留在梅州。”
“我们选取万象国际公寓、客天下康祺酒店、百岁山人才公寓等作为免费入住服务点,为符合条件的外来求职者提供至少三天两晚的住宿服务。”梅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宋鹏鸿介绍,求职者可以在“梅江人才”APP申请住宿,并了解人才政策、创业就业环境以及咨询相关业务。
据统计,实施“免费梅江”系列活动以来,梅江区已盘活芹洋花园、瑞景花园闲置房屋共330套房、33间店铺、989个车位,用于引进中小企业入驻和高端人才入住;挑选酒店公寓式住房380间,提供给外来求职、创业人才免费住宿,180多名留宿者中有过半选择留梅就业。
在梅江区客天下融湾创业岛,互联网达人、游鱼映画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黄自勇将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入驻这里不仅有政策优惠,这边的空间设计也正好满足了我们公司办公、剪辑、拍摄、休息等需求。”几乎没有太多考虑,今年黄自勇决定将公司搬到梅江区客天下融湾创业岛。
“入驻创业岛的企业目前已有16家,涵盖电商直播、新媒体运营等领域。”客天下融湾创业岛招商经理黄淦钧介绍,对于首批入驻的团队,创业岛给予三年免租金的优惠;对于新入驻的企业,则会根据不同的行业给予相应优惠。
透过上述措施可以窥见,当前梅江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汇聚人才就业创业已成共识。
“对比发达地区,梅江区虽然在人才政策上不占优势,但可把一流的服务做成人才引育的胜势。”业内人士认为,梅江区推出的系列人才服务措施值得肯定,星火燎原,人才产生的“乘数效应”将为梅江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免费梅江”为外地来梅求职人员提供免费住宿,让求职者体会到城市的温度。钟兴明 摄
一线实践 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近年来梅江区集聚培育越来越多人才。他们或是返乡创业人员,或是投身乡村振兴的志愿者,又或是乡土人才……
在梅江区城北镇的梅州面不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客家腌面进行打包。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兴起,资本、技术与人才等要素纷纷向客家预制菜产业聚集,让返乡青年徐帆看到了创业的风口。
注册品牌、成立生产车间……徐帆通过研究预包装客家腌面,传承客家腌面文化,让客家腌面快消品市场化,产品不仅进入珠三角市场,还远销东南亚。
“目前我们共有6款产品,在传统客家腌面上进行改良,让客家腌面能够走出去。”徐帆介绍,今年其公司产品销售额对比往年翻了5倍。
在城北镇扎上村的梅州客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盐焗鸡的香味扑鼻而来。从创立公司到日营业额最高达18万元、带动周边数十位农民就业,公司负责人蓝峰仅用一年时间便带领公司越做越红火。
“目前我们已有2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厂房2000平方米,我们还成立了分公司梅州市客礼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蓝峰介绍,今年梅州客礼食品有限公司有望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的目标。
同样是青年才俊、同样是客家美食,徐帆与蓝峰的创业经历有着相似之处。从大的视角来看,恰恰反映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事业兴。今年上半年,梅江区选出21人为“产业村长”,让“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社会能人加入乡村振兴工作中,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的“出圈”要归功于人才赋能。2020年,又见·山村酒馆民宿负责人、梅江区“产业村长”梁志龙决定在筀竹村发展民宿产业。短短一年时间,在他的引荐和号召下,本真·山村书屋、深丘咖啡馆、里斯的家自然教育民宿等多个新业态纷纷入驻筀竹村。
随即而来的是筀竹村的火爆。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筀竹村,使这里成为梅州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和网红打卡点,有效激发村庄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得益于人才聚、产业兴。目前,梅江区的农文旅资源优势正日益转化为乡村发展胜势。
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